今天韶关日报刊登了关于我市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文章

发布时间:2015-05-18   浏览量:675

QQ图片20150518155952.jpg

如何让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?

——我市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调查

韶关日报记者 魏生革 潘俊宇


图为挂点白茧村的法律顾问免费为村民发放法律书籍。 魏生革摄

白茧村,乐昌云岩镇的一个偏远乡村,群山环抱,草木郁葱,距离韶关市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。

几天前的上午,挂点该村的法律顾问王少敬驱车来到该村村委,又开始履行他的“法律顾问”职责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他为村民带来了价值10多万元的普法书籍。村民们闻讯后纷纷来到村委排队领取书籍。王少敬一边忙于为村民分发普法书籍,一边笑容满面地与他们打着招呼。

“王律师来到我们村后,给我们村干部帮了大忙啊!”帮忙发放书籍的村支书谢日新高兴地对记者说。

这是全市挂点村(社区)法律顾问为村(居)民开展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。

全面推进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

让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,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。

早在2008年,我市就推行了“一镇一顾问”制度,组建律师志愿者法律服务队,与全市各镇(街)结对帮扶,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。2012年,又将“一镇一顾问”工作向村(居)延伸。
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,在2014年5月省委、省政府决定开展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后,我市立即部署落实,确定以乐昌和仁化为试点。当年8月底,我市参与试点的49名律师与挂点的350个村居签订了《村(社区)法律顾问合同》,正常开展工作。

今年1月27日,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。

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,各级党委、政府及广大律师都提高了认识,为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。”市司法局副局长胡强欣慰地对记者说。

“毫不客气地说,我市的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是走在全省前列的!”身为韶关市律师协会会长的王少敬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
法律春风吹拂全市村居每个角落

律师挂点村(社区)后,为广大农村和社区送去了法律春风。

在仁化大桥镇古洋村委会,记者看到,一张村(社区)法律顾问公示牌就贴在墙上,上面显示了挂点律师的基本信息和服务内容,公示牌上还留有监督电话。村民可以通过公示牌上留下的律师手机,直接联系律师,达到了直接沟通,解决困难的目的。

“一开始的时候,村民不太了解这个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活动,真正开展后,他们发现其真能帮助到自己,就一传十,十传百地传开了。现在对法制也比较关注。”挂点古洋村的法律顾问——广东韶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忠明告诉记者。

记者了解到,截至去年12月,乐昌和仁化两个试点县(市)村(社区)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服务3420件次。其中代理诉讼4件,调解纠纷155件,参与法律援助9件,处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3件,服务对象达6781个(含镇街政府、村居委会、干部群众等)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
以上数据或许是枯燥的,但它却折射出我市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
对此,乐昌云岩镇白茧村村民谢某深有体会。他的儿子遭遇骗婚,被骗1万多元,这笔钱对他家来说数额巨大,用他的话来说“是损失惨重”。就在他捶胸顿足欲哭无泪之际,村里的法律顾问不辞辛苦免费帮他追回了这笔钱,这让他是“谢天谢地更感谢驻村法律顾问”!

白茧村村支书谢日新对驻村法律顾问的作用更是大呼“OK”!“说句实话,在我们农村,山林、坟地等纠纷时有发生,容易小事酿成大灾难。而我们村干部对法律知识也不是很懂,以前对于村民涉法的问题和纠纷,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处理,去调解。现在好了,有了驻村法律顾问,涉法问题就好解决了,我们也放下心了……”谢日新乐滋滋地对记者说。

“村民的法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,知道律师和法律武器的作用,经常打电话来联系我们。只要村民需要帮助,我们就尽量去帮……”李忠明对记者说。

“经常有村民来找村委会说要联系律师,村民逐渐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了,不再跟从前那样用争吵论是非,靠拳头解决问题了,这真是好事情!”谈起法律顾问的作用,古洋村委会主任张联东竖起拇指大加点赞。

“短板”制约法律顾问作用的进一步发挥

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全面推进,让法律春风吹到了全市乡村(社区)的每一个角落,法律种子开始扎根山村土壤。

然而,在欣慰这些成果的同时,也不得不正视当前这项工作的“短板”问题。

“短板”之一就是律师紧缺,远远不能满足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推开的需要。据市律师协会会长王少敬介绍,目前全市注册的律师只有285名,除去公职律师,真正的社会律师只有180多名,有的县(市)只有一个社会律师,而全市有1000多个村委,也就是说,平均一个社会律师要挂点好几个村居的法律顾问,

“我一个人就挂点乐昌8个村委的法律顾问,这些都是很偏远的乡村,离韶关市区至少有两个小时的路程,也就是说我只去一个村委,单是路上花费的时间就要半天。全年算下来,8个村委要花费多少时间、多少精力?纵有三头六臂,也是难以应对啊!”王少敬对记者苦笑道。他告诉记者,因为往返太劳累,有好几次他都不得不中途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休息,有次因为太疲劳精神不济,车开过了曲江还浑然不知。“这样疲于奔命是会影响我们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的,这也是我们作为律师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。”王少敬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。

李忠明对此也深有同感,他负责挂点仁化大桥镇7个村法律顾问,好多时候也是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他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18个律师,一些律师负责的村居比较远,与湖南省交界。最远的村开车都要3个小时。遇到路况不好,车坏了还要自己出钱修。社会律师要生存,在保证做好自己手头案件的同时,还要不影响村居工作。导致工作量相当大,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已成为常态。“没有好的休息,又怎么会有好的工作效率呢?”李忠明摇头作无奈状。

对于此问题,有关方面并非熟视无睹无动于衷,而是积极想办法尽最大努力解决。经省市司法部门和市律协的积极努力,东莞方面动员了以韶关籍为主的150名律师到我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。然而,这对于律师缺口极大的韶关来说,仍显得有些杯水车薪,最多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
“短板”之二,镇(街)司法所人少质弱,也影响工作。市司法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全市108个司法所,编制245人,实际在编189人,缺编56人,1人所39个。“镇(街)司法所人少质弱,有的律师开展工作连个带路的人都没有,给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带来较大的问题。”该人士直言不讳地说。

“短板”之三,补贴微薄,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到极致。据记者了解,目前我市对村居法律顾问每村居每年的补贴大约是1万元,除去油费、汽车修理费等等各种杂费,已所剩无几,加之有时还免费替村民打官司,可能还会出钱倒贴。

“这次带来送给村民们的普法书籍,就花费了10多万元,全是我们律师事务所出的资,说句不好听的话,我们这是在做亏本买卖。”王少敬笑言。

但他也告诉记者,身为律师,能担当社会责任,为社会稳定和司法公平公正作贡献,也是一种责任感、自豪感和荣誉感,绝大部分律师也是不计个人得失尽心尽力来做好这件公益事业。“而且从长远来看,随着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深入开展,群众通过法律来维权的意识会越来越强,打官司的人会越来越多,这也有助于律师事业的发展……”王少敬说道。

“高大全”的形象固然可敬,然而“现实问题”却也让一些社会律师“英雄气短”。身为社会律师,他们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帮人打官司所得。既要靠本职工作养家糊口,又要承担法律顾问之社会责任,在时间精力有限、分身乏术的情况下,若非要“二选一”,他们也不得不为“五斗米折腰”,将主要精力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了。

“短板之四”:一些村(社区)法律服务需求不旺。韶关经济欠发达,一些村(社区)矛盾不多,村(社区)干部便认为法律顾问没有什么作用,与法律顾问沟通联系少,没有很好地发挥法律顾问在化解矛盾、开展普法宣传等方面的作用,甚至出现无法召集干部群众开展法制讲座的情况。

此外,韶关地处粤北山区,相当一部分村委会地处偏远山区,路途远,山路崎岖,交通不便,有些通往村委会的路段甚至有一定的危险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(社区)法律顾问开展工作的难度。

消除“短板”,解决“最后一公里问题”

如何解决当前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所面临的“短板”问题呢?业内人士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之:

首先是解决律师紧缺问题。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没有充足的律师资源,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是难以取得大成效的。对此,应从政府层面来考虑加大相关配套资金的投入,切实壮大律师队伍。同时,也要加强对律师的社会公德教育,进一步增强他们贡献社会、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,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。

其次是要适当提高对法律顾问的补贴标准,同时要根据村居的地理位置、交通状况等来分类制定补贴标准,不搞简单的“一刀切”,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。

再次是可以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的形式,培训村居法律志愿者,辅助法律顾问开展工作,以弥补律师的紧缺。